南侠,原名闫有胜,1901年出生于磐石县城南泉眼沟(今属牛心乡)。
南侠少年时期曾在家乡读了几年私塾,后辍学在家务农。九一八事变后,他在家乡召集亲属三十多人,成立一支山林队,自任“大掌柜”(即队长),报号“南侠”。经常活动于细林、黑石及辉发河两岸,抗击日本侵略者及伪军,教训一些贪官污吏和为富不仁者,打击危害百姓的小帮胡匪。
1932年8月,南侠的队伍已发展到60多人,自愿加入抗日救国义勇军曹格非团,被编为“曹团”的一个营,他任营长。同年9月,参加攻打磐石县城的战斗。之后,南侠率部随“曹团”在茶尖岭截击伪军的辎重车队。在伊通、双阳、桦甸、辉南等地沉重打击日伪军。
从1933年10月开始,日伪军调集重兵对抗日军进行蓖梳式的冬季大讨伐,抗日救国义勇军则把队伍化整为零,各自为战,南侠本人则隐蔽务农。
1934年5月,南侠又把队伍重新拉起来报号“南团”,转战于磐石、伊通、濛江一带,打击日伪军警。10月初,为了给队伍筹备过冬物资,南侠联合“赵旅”、“马团”等部攻打了吉林地区的口前南沟,缴获军马60多匹。11月又在磐东哑叭梁子岭成功截击了日本守备队领饷和拉棉衣的车队,缴获了大批棉衣和现款,解决了部队过冬的困难。之后,他率部不断袭击伪政府的会兵、自卫团,并与一些小股日伪军讨伐队交战,缴获一些枪支弹药。
1935年秋,日伪军又集中海龙、辉南等地的军警在辉南一带山区对南侠部进行残酷的讨伐。南侠在与敌人周旋数日之后,乘机突出重围,率部返回磐石南部的五奎顶子,被会兵的暗枪击伤腿部。1936年春,南侠腿伤未愈,被叛徒杀害在秘密养伤的萝卜窖口,时年36岁。
本文选自《磐石红色故事选编》
☆ 国家三级博物馆
☆ 吉林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
☆ 吉林省东北抗联红色教育基地
☆ 吉林省级党史国史教育基地
☆ 吉林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
☆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(2023-2027年)
☆ 吉林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
☆ 吉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